首頁 > 心旅札記 > 心旅札記 > 心情低落?心理師談憂鬱症與日常自我照顧指南

心旅札記

心情低落?心理師談憂鬱症與日常自我照顧指南

分享到
撰文:游欣穎 諮商心理師

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低潮——那是一種憂鬱情緒,可能來自壓力、挫折、關係變化,或生活環境的挑戰,甚至身體不適也會影響心情。通常,隨著時間或情境好轉,心情會逐漸回復。

憂鬱情緒與憂鬱症的區別:何時該求助?

憂鬱症則不同。它同時有生理與心理層面的成分,並不是單純「想開一點」或「多出去走走」就能解決的。憂鬱症的核心表現包含情緒持續低落、喪失興趣或樂趣,持續2週以上,並可能伴隨疲倦、睡眠或食慾改變、專注困難、無價值感或罪惡感,甚至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我傷害的念頭。這些症狀會顯著影響工作、人際與日常功能,需要專業評估與介入
情緒是訊號,不是敵人:傾聽內在的聲音
我們經常把情緒視為麻煩,特別是憂鬱、焦慮、憤怒或挫折感。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時,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「趕快擺脫它」,想要讓自己恢復正常,或是避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。不過,情緒本身其實不是敵人,它更像是一面警示旗,提醒我們:
  • 有些事讓我過度耗竭;
  • 有些需求未被滿足;
  • 有些傷口尚未癒合。
所以與其急著把情緒「趕走」,不如先傾聽它要告訴你的訊息——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溫柔對待,也是自我照顧的重要第一步。
如何辨識憂鬱症狀: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?
世界衛生組織(n.d.)指出,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,對個人和社會造成重大影響。若你發現以下情況持續超過兩週,需提高警覺並考慮尋求專業協助:
  • 情緒長期低落、感到無助或悲觀。
  • 對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。
  • 睡眠、食慾、體重、精力或專注力有明顯改變。
  • 經常自責或覺得自己沒有價值。
  • 頻繁想到死亡或自我傷害的念頭。
你符合的項目越多,越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。建議先做PHQ-9憂鬱症自我檢測(文末有連結),但請務必記住:量表只能作為覺察工具,不能取代醫師診斷。若分數偏高,請務必尋求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協助。
如果你正處在短期情緒低落中,日常自我照顧怎麼做?
人生旅途中,我們難免會遭遇風雨,被低潮和揮之不去的憂鬱情緒所困擾。這不是一種軟弱,而是身為人類的真實體驗。以下,整理了一些實用且溫和的策略:
  • 規律作息: 混亂是焦慮的溫床。試著為自己設定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,即便感到提不起勁,也請盡量避免整天躺床。
  • 溫和運動: 不必強求自己進行激烈訓練,哪怕只是飯後輕鬆散步、做些簡單的伸展,或練習一段平靜的瑜伽,都能有效釋放身體的緊繃。
  • 飲食照顧:維持均衡飲食,長期的營養支持是穩固情緒的關鍵(當然偶爾的小偏食無傷大雅)。另外,也要避免過度依賴咖啡因或酒精來逃避情緒。
  • 拆小步驟: 當面對龐大的目標時,常使人望而卻步。將大目標分解為「最小可行的一步」,比如從「寫報告」變成「打開文檔」。每一次成功完成小步驟,都是一次微小的勝利,能重新累積你的成就感與動力。
  • 建立安全清單: 在情緒低落時,大腦往往難以思考。事先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「安全清單」——那些能讓你感到舒適、平靜或分心的事情(例如:聽喜歡的樂團、看一段韓綜、泡個熱水澡、寫寫日記、打給一位信任的朋友)。
  • 善待自己: 許多時候,我們對自己過於嚴苛。「我應該更好」這句話,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試著將它替換成「在這個狀態下,我已經盡力了」。允許自己不完美,給予自己同情與理解,是療癒中最重要的一步。
  • 給自己時間: 復原從來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。有時你會感覺進步,有時又會感覺退步,這是過程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失敗的證據。就像花朵需要時間才能綻放,你的心靈也需要耐心灌溉。
這些策略或許看似簡單,卻能有效增加你對日常生活的可控感。它們是幫助你穩步前行、走在療癒之路上的重要支柱,即使在陰霾中,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。
如果是憂鬱症,那對抗憂鬱症最有效的是什麼?專業治療方式解析
若是被診斷為憂鬱症,除了上述的日常自我照顧,更需要專業協助。以下是憂鬱症的有效治療方式
  • 藥物治療: 可改善情緒與生理症狀;抗憂鬱藥通常需數週(例如 6–8 週)才見效,請務必依醫囑服藥並定期追蹤。
  • 心理諮商: 透過結構化方法調整思考與行為,這是憂鬱症心理治療的核心。
  • 支持系統: 與信任的人保持聯繫,得到情感與實務支持。
藥物治療搭配心理諮商:憂鬱症的最佳治療組合
目前,已有大量的研究和臨床證據支持,心理諮商搭配藥物治療通常被認為是對抗憂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(Mavranezouli et al., 2024)。也有研究顯示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的組合,比單獨治療更能改善憂鬱症患者的功能與生活品質(Kamenov et al., 2016)。
藥物加心理諮商的優勢在於:
  •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大腦神經化學物質的失衡,可以快速緩解憂鬱症的核心症狀,例如情緒低落、食慾不振、睡眠障礙、失去興趣等。它為患者提供了基礎的穩定性,讓他們有能力參與心理諮商
  • 心理諮商則著重於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、行為習慣、應對策略,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和生活壓力源。它幫助患者發展長期應對憂鬱症的技能,預防復發。
風險管理:當有自我傷害或自殺念頭時
憂鬱症有時候除了讓我們陷入憂鬱和自責,無望的念頭也會讓人萌生自我傷害的念頭。如果自己或身邊的人有類似的念頭或者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,請務必立即採取以下步驟:
  • 立即確保安全,暫時遠離利器或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。
  • 告訴一位你信任的人你現在的想法。
  • 臨時需要時請撥打:1925(安心專線)1995(生命線);若有立即危險,請撥 110/119 或前往最近急診。
  • 盡快尋求專業幫助(醫師、心理師或急診)。
心理諮商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?
心理諮商不是單純聊天,也不是只有鼓勵與安慰。它是一個安全、保密的空間,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陪伴你,幫助你探索內在、理解自己,並逐步學習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在諮商過程中,心理師會協助你:
  • 辨識並重塑負面思維: 理解那些限制自己或讓情緒困擾的想法,逐步學會以更建設性的方式看待問題。
  • 逐步恢復日常功能與行動力: 循序漸進地調整生活節奏,從小目標開始建立信心與自我效能感。
  • 處理情緒與過往經驗: 釐清被反覆觸發的情緒模式,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。
  • 改善人際關係與自我價值感: 在安全環境中練習表達與溝通,提升自我認同與與他人的互動品質。
心理諮商的核心,不只是解決眼前困擾,更著眼於預防憂鬱症復發與建立長期心理韌性。透過持續的自我覺察與專業陪伴,你將能更穩定地面對未來的挑戰,提升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

👉 PHQ-9憂鬱症自我檢測連結 [https://www.depression.org.tw/detection/index_04.asp]

最後請記住:你的感受很真實,但痛苦不會永遠持續。你不必一個人面對。

若你想要更進一步的協助,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入本所Line預約
1.
Line上搜尋本所ID:@ontheway.psych,並加入

2.掃描QR扣

期刊文章
Mavranezouli, I., Pedder, H., Welton, N. J., Daly, C. H., Keeney, E., Caldwell, D. M., et al. (2024).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-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, psychosocial, pharmacological, physical and combined treatments for adults with a new episode of depression. eClinicalMedicine, 75, Article 102780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eclinm.2024.102780
Kamenov, K., Twomey, C., Cabello, M., Prina, A. M., Ayuso-Mateos, J. L., & et al. (2016). The efficacy of psychotherapy, pharmacotherapy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epression: A meta-analysis. Psychological Medicine, 47(3), 414–425. https://doi.org/10.1017/S0033291716002774

網站
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(n.d.). Depression. https://www.who.int/news-room/fact-sheets/detail/depression
小鬱亂入. (n.d.). 小鬱亂入. https://depressytrouble.tw/

 
上一頁
TOP